股票杠杆有哪几种 王涵 :燎原·重估——从硬实力领先到软实力崛起

(本文作者王涵股票杠杆有哪几种,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)

 

要点

历史经验:制造业强国支撑世界秩序稳定。从历史经验来看,自工业革命以来,工业第一大国从来都是世界秩序的“定海神针”。19世纪的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实力,建立了日不落帝国,主导了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,确立了金本位制,成为世界秩序的塑造者。20世纪的美国,通过其庞大的工业产能和技术创新,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,确立美元霸权,主导全球经济秩序长达半个多世纪。

中国硬实力全球领先,与南方国家经济互补。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,工业规模远超世界其他国家。同时,中国的工业能力正在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。而南方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与中国形成显著互补。

文化影响力加速扩张,软实力崛起进入快车道。春节期间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表现,彻底打破了2024年市场流传的“中国电影市场萎靡”的悲观论调。以《黑神话》、《哪吒》为代表的中国游戏、电影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,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、讲述中国故事。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,正在重塑全球文化格局。而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,中国软实力提升进入快车道。

80、90后群体助力中国软硬实力提升。80、90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,已成为推动中国软硬实力提升的重要力量。在教育与创新能力方面,80、90后群体展现出独特的优势。在文化认同方面,80、90后群体展现出更强烈的文化自信,也有望带动中国消费品牌的崛起。

美国主动动摇主导格局,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。特朗普在本次上任之初,就开始拿盟友“开刀”。美国对盟友采取强硬政策的背后,实质上是其经济和全球影响力的相对衰落。从效果来看,美国的外交政策转向“丛林法则”,短期内虽然可能为其带来了经济收益,但牺牲了长期战略利益。而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和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,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,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。

悲观情绪消退,中国资产价值重估。过去几年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出显著分化,从估值水平来看,中美资本市场呈现出“一高一低”的显著特征。全球资本市场分化的根源在于美国主导“脱钩”政策之后,市场对于两个经济体资产定价的“锚”出现缺失。当前,中美发展模式的对比日益鲜明,与经济实力“星火燎原”类似,中国资产的估值向上重估进程也将开启。

发展节奏:螺旋式上升,波浪式前进。需要指出的是,中国软实力与资本市场估值的回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因此既要保持长期的信心,也要有战略的耐心,并对过程中一些短期波动充分预期。

风险提示:国内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,地缘政治风险,全球经济金融风险。

 

正文

历史经验:制造业强国支撑世界秩序稳定

从历史经验来看,自工业革命以来,工业第一大国从来都是世界秩序的“定海神针”。无论是19世纪的英国还是20世纪的美国,其强大的工业实力都成为塑造全球秩序的关键力量。经济实力的提升,也带动相应的工业大国逐渐成为世界秩序稳定的“压舱石”。这种以工业实力为基础的全球地位提升,往往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——因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体现,涉及科技创新、劳动力素质、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,难以被其他国家轻易超越。

19世纪的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实力,建立了日不落帝国,主导了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,确立了金本位制,成为世界秩序的塑造者。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纺织、冶金等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,更通过蒸汽机、铁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,彻底改变了全球的生产和运输格局。将自身的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的同时,英国还通过建立金本位制,确立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规则,使得英镑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。这种以工业实力为基础的全球秩序,使得英国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霸主。

20世纪的美国,通过其庞大的工业产能和技术创新,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,确立美元霸权,主导全球经济秩序长达半个多世纪。美国的工业实力在二战期间得到了极大提升——通过战时动员,美国不仅成为“民主国家的兵工厂”,还通过技术创新,推动了航空、电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。二战结束后,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,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,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,构建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系。与此同时,美国还通过马歇尔计划,推动了欧洲的经济复苏,巩固了其在西方世界的主导地位。美国的工业实力不仅体现在制造业的规模上,更体现在其在科技、金融、军事等多个领域的综合优势,这种全方位的领先地位,使得美国在战后长期主导全球经济秩序。

中国硬实力全球领先,与南方国家经济互补

经过建国以来几代人的奋斗,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,工业规模远超世界其他国家。2023年,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28.8%,超过美国、日本、德国三国的总和。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,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集群。这种绝对的工业优势既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增长的“压舱石”,更为中国更多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中国的工业能力正在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。2024年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1627.8亿美元。根据《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》,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,制造业投资占比超过15%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占比达到23%。这些投资不仅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,还促进了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。在东南亚、南亚和非洲地区,中国的工业化经验正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突破。

南方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与中国形成显著互补。根据世界银行数据,2023年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仅为52.1%,远低于发达国家81.2%的水平。联合国预测,未来全球新增城镇人口中将有93%来自发展中国家 。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,2024年,我国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合计进出口22.07万亿元,同比增长6.4%,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%。这种经济互补性不仅体现在贸易领域,更反映在产业链协同上,发展中国家为中国提供原材料和市场,中国则提供技术、设备和资本,形成互利共赢的新格局。

文化影响力加速上升,软实力崛起进入快车道

春节期间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表现,彻底打破了2024年市场流传的“中国电影市场萎靡”的悲观论调。数据指向,截至2月5日,春节档上映新片总票房突破100亿元,观影人次达到1.87亿,创下历史新高。“史上最强”春节档印证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大韧性,更展现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。

以《黑神话》、《哪吒》为代表的中国游戏、电影正在展现中国文化、讲述中国故事上发挥重要作用。上述带有中国文化基因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受到追捧,更在海外市场取得不俗成绩。以《哪吒2》为例,北美首日票房收入310万美元,位列北美日票房排行榜第4名。这类文化产品的成功输出,标志着中国软实力建设进入新阶段。

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,正在重塑全球文化格局。2024年,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,银幕数量超过9万块,年票房收入425亿元。此前,中国电影公司通过收购好莱坞制片厂、参与国际合作制片等方式,已经深度参与全球影视产业链。当前,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,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进一步支撑。

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,中国软实力提升进入快车道。数据指向,2024年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488亿美元,其中出口额为1351美元。以游戏、影视、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,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,也正在改变世界对中国的认知。

80、90后群体助力中国软硬实力提升

80、90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,已成为推动中国软硬实力提升的重要力量。按照统计局数据,80、90后群体占中国总人口的28%左右。当前,这部分人群已经成为众多消费领域的核心消费群体,如《2024抖音电商国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》就指出90后、80后分别位列国货购买成交订单量最大的前两类人群。

在教育与创新能力方面,80、90后群体展现出独特的优势。1999年大学扩招影响下, 80、90后中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出现提升。当前,中国创新进入到“从点到面”的阶段,在科技、文化等领域均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,其背后就离不开这部分人群的贡献。以国产大模型DeepSeek为例,其核心研发团队主要由80、90后群体组成。

在文娱消费领域,更加自信的80、90、00后群体有望推动文化产业达到新高度。在消费领域,30-40岁的群体从来都是各国消费的主力人群。随着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这部分年轻人日渐成为消费主力,而这部分充满自信的群体对海外品牌的“祛魅”,也在带动国内消费市场产生结构性变化——以中国元素为主的黑神话、哪吒的火爆,正是这种结构性变化的体现。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中国高速发展、所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,使得其对蕴含中国文化基因、讲述“中国故事”的产品具有更强的认同感,这也成就了《黑神话》、《哪吒》等中国文化产品的成功。他们不仅在内容创作上推动本土文化创新,更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积极传播中国文化,助力中国故事走向世界。

美国主动动摇主导格局,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

特朗普在本次上任之初,就开始拿盟友“开刀”。无论是对墨西哥、加拿大的“关税战”还是对加拿大、丹麦及巴拿马的领土要求,都显示其开始主动颠覆二战后其亲手创造的世界秩序。这种“关税战”不仅损害了盟友利益,也削弱了美国的国际信誉和其此前独有的软实力优势。

美国对盟友采取强硬政策,实质上是其经济实力相对衰落的表现。美国早在1900年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;到一战前(1913年),美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达32.0%,并在二战后持续保持主导地位。二战后,美国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开始下降。1947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6%,2000年为15.1%,到2023年已下降至10.2%。制造业空心化使得美国越来越依赖金融霸权维持全球地位,但这种基础正在被动摇。在美国近些年保守化主义倾向下,全球贸易领域的美元使用也有所下降。比如中国、俄罗斯分别是全球制造业、原材料的贸易大国,但是美国的制裁使得不少国家的企业不转向其他货币结算,金融制裁也迫使俄罗斯不得不发布卢布结算令。同时,美国频繁动用金融制裁使得市场对于持有美元的担忧有所上升。从数据来看,美元在全球官方储备中的占比正在下降,已从2017年末的62.73%降至2024年3季度的57.39%。

美国的外交政策转向“丛林法则”,短期内虽然为其带来了经济收益,但牺牲了长期战略利益。首先,过度强调“美国优先”会导致传统盟友对其信任度下降。而美国对国际规则的忽视则会削弱其全球领导力。其次,这种“丛林法则”式的外交策略也会推动全球的不稳定趋势。由于美国频频使用经济制裁、关税壁垒和技术封锁等手段,一方面使他国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案,另一方面也会加速“逆全球化”的趋势,反过来降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。

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和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。自2013年中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以来,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、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。2024年中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已达50.3%。2024年我国企业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336.9亿美元,占比为23%。不仅在贸易、投资领域,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在人文、绿色等领域也开展了各类合作。

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,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。在国际气候治理方面,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气候治理。中国早在2019年就提前完成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%-45%的目标。根据生态环境部报告,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低碳化,2023年非化石能源占比从2013年的10.2%增长至17.9%。2024年前三季度,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新增总发电装机的比重超过80%,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.51万亿千瓦时,同比增加20.9%,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.5% 。在数字治理领域,中国发起《全球数据安全倡议》,得到多国的积极响应。这种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全球治理观,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。

悲观情绪消退,中国资产价值重估

过去几年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出显著分化。2018-2024年间,美国标普500指数、纳斯达克指数分别累计上涨120%、180%,而中国沪深300指数(以美元计)下跌13%。这种分化的背后,映射出美国推动“脱钩断链”的背景下,两国市场定价“锚”的缺失。

从估值水平来看,中美资本市场呈现出“一高一低”的显著特征。两者的估值差异自2022年底后进一步扩大,2022年底时纳斯达克指数、沪深300指数的PE分别为27.4倍、13.7倍,而到2024年底时两者分别为40.8倍、16.0倍,分别处于2006年以来87.7%、56.5%的分位数,两者分化明显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市场内部的科技股估值更高,截至2024年底,英伟达的PE达到52.9倍。估值差异,显示投资者并未充分price-in中国经济软硬实力的崛起。

全球资本市场分化的根源在于美国主导“脱钩”政策之后,市场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进前景的担忧。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,美国通过技术封锁、投资限制、供应链重组等手段,试图构建“去中国化”的全球经济体系。美国这种单边主义的行径,使得投资者过度关注美国对其他经济体打压的冲击和影响,也使得金融市场给与美国市场过高的估值,同时过分低估了其他经济体的韧性。

而从经济基本面来看,美国在加速“脱实向虚”,中国的“实业兴国”政策效果日益显现。美国的工业一直未能摆脱冷战后的收缩趋势,制造业竞争力减弱的同时,金融化程度不断走高。而不断透支的美元美债信用,及越来越难维持的“科技垄断”,使得维系美国资产高估值越来越成为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中国一直坚持高质量发展,在夯实广泛的工业优势的同时,以工业规模和效率优势,培育科技创新的新增长点,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和经济向更高质量增长转型。两相比较之下,时间显然在中国一方。

经济层面“星火燎原”的同时,中国资产的估值重估进程也将开启。历史经验显示,一个大国的崛起,通常会遵循“工业-商业-金融”三步走的节奏。因此,未来中国金融市场的估值重估可能会从三个层面展开,一是DeepSeek等企业的突破使得美国维持其科技霸权日益困难,带动全球金融投资者更加关注这些领域中的中国企业;二是在中国“制造+智造”的带动下,中国企业将逐步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升级,金融市场对于更加广泛的中国制造企业的估值也需要重估;三是美国的外交政策转向“丛林法则”之后,其他经济体对于“餐桌”转“菜单”的担忧可能意味着中国坚持的多边主义将获得更多国家认可,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需要重估。因而,整体来看,伴随着经济层面的“星火燎原”,金融市场对中国资产估值系统性的向上重估进程将逐步展开。

发展节奏:螺旋式上升,波浪式前进

当然,软实力与资本市场估值的回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因此既要保持长期的信心,也要有战略的耐心,并对过程中一些短期波动充分预期。从历史维度来看,任何新兴大国的全面崛起都不可能一蹴而就,中国在硬实力层面的领先已经奠定坚实基础,而软实力的积累与资本市场的价值重估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。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波动与调整,但从长远战略视角观察,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向上趋势日益清晰,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打消一部分群体中存在的悲观情绪。随着文化影响力的持续扩大、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,以及全球治理参与度的日益深化,中国软实力建设正步入快速发展通道。与之相对应的,中国资本市场的估值回归也将随着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而逐步实现,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。在此过程中,投资者既要正视短期挑战和不确定性,更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信心。

风险提示:国内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,地缘政治风险,全球经济金融风险。

 

(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)

举报 文章作者

王涵

相关阅读 程实:全球经济“蛇”级而上 | 蛇年经济展望

2025年,全球经济如同灵蛇蜕变,在摆脱“旧鳞”后逐步迈向新生。

458 01-30 09:23 问道2025——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年度经济展望报告

第一财经研究院近日邀请14位首席经济学家一起展望全年经济形势,给出诸多问题的答案。

655 01-20 21:30 展望2025丨世界经济论坛:经济碎片化加剧,全球增长前景承压

全球经济面临显著挑战,包括碎片化、债务问题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,导致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低迷,且经济表现分化显著。

180 01-17 11:47 2025年宏观经济趋势展望

2024年全球经济温和复苏,去通胀显著,美联储降息,中国经济增长仍领先,政策加码稳增长,2025年面临不确定性,需加大政策支持促消费和惠民生。

129 01-17 09:45 2024年1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环比上升 全球经济弱势恢复

全球制造业保持平稳趋升的态势股票杠杆有哪几种。

79 01-06 09:3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



Powered by 联华证券配资_炒股配资平台网_炒股股票配资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